遇到“校园欺凌”时,孩子和父母应该如何应对?

来源:www.china-us.com 作者:互联网 发布日期:2016年12月14日 09:41

摘要:

近日,“校园欺凌”再次触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舆论的关注始于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这位母亲讲述了自己就读于中关村二小的儿子被两名男同学堵在厕所,用沾染尿渍的厕所纸篓扣在头上的经过。她的儿子因此产生了应激性心理创伤。短短几天,关于这件事的报道,在自媒体、公共媒体间迅速传播,引起了广泛讨论。

  近日,“校园欺凌”再次触动了公众敏感的神经。
  舆论的关注始于一篇名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这位母亲讲述了自己就读于中关村二小的儿子被两名男同学堵在厕所,用沾染尿渍的厕所纸篓扣在头上的经过。她的儿子因此产生了应激性心理创伤。
  短短几天,关于这件事的报道,在自媒体、公共媒体间迅速传播,引起了广泛讨论。
  我们也该追问:当欺凌发生,我们该怎么办?全球各地如何应对校园欺凌事件?面对校园霸陵事件频繁发生,在海外留学的同学们又该如何自我保护?

  全球校园欺凌现状

  校园欺凌是一个在世界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1983年,挪威的全国性调查显示,7~16岁的学生中,15%的人与欺凌行为有关。
  2015年6月5日,日本政府公布的《儿童和青少年白皮书》显示,日本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在为期6年的追踪调查中,近九成学生曾遭遇校园欺凌,形式包括集体孤立、无视、说人坏话等。
  2015年,美国最新调查数据报告显示,每年有超过320万以上的学生是校园欺凌行为的受害者,每天因校园欺凌行为而逃学的学生约为16万人,17%的美国学生在一个学期内每月被人欺负2到3次甚至更多,在1/4的老师眼中,校园欺凌行为并没有错,而且只有在4%的时间内给予干预。
  如此触目惊心的数据,在让家长和社会各方惊愕的同时,也不禁让人思考:是什么让处于花季的孩子成为施暴者和受害者?校园欺凌难道仅仅是孩子之间的问题,是否也是家庭与社会的病症?如何让欺凌远离学校、远离孩子?
  如何应对“校园欺凌”?
  面对“校园欺凌”日益猖狂,全球各国对此纷纷采取行动,虽然各有不同,但都是以保障孩子的身心安全为出发点。
  美国中小学严格遵守“不宽容原则”
  据了解,美国在校园安全问题上走的是一条力图防患于未然的道路,各州不断通过立法来加强对校园暴力行为的预防和惩罚,使学校安全成为法律规定的目标。
  另外,美国还在提高校园的安全保卫措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求生能力。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各州就建立了校园警察制度,校园警察享有与真正的警察同样的权力,他们可以携带枪支并拘捕犯人。
  同时,美国的中小学严格遵守“不宽容原则”,学生即使有些小的违法行为也会受到处罚。
  英国以学校为主各方联合治理
  英国在应对校园欺凌现象时,采取了以学校为主,结合家庭、社会、司法的综合模式。
  在国家政策上,制定专门针对校园欺凌的政策法规。在社会层面,通过举行反欺凌活动,创造出有助于有效治理校园欺凌的社会环境。
  在教育者层面,强调教育工作者在关注青少年学生成长上的法律责任。
  另外,学校还关注学生在校外的表现,如果学生家长发现老师在校园欺凌方面处理不当,就可以向校长乃至地方教育当局申诉,以追究教师和学校管理疏漏的责任。
  德国以“善良教育”启蒙
  德国对校园里出现的恃强凌弱的“小霸王”关注态度鲜明,打击力度也很大,其重视程度,远远超过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不少西方国家。在对两次记过后仍不思悔改的校园“小霸王”,校方有权把他送到“不良少年管教部门”给予强制管教。
  而且,德国特别重视从根源上寻找问题解决之道,幼儿园和小学一开始就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善良教育”是德国儿童接受人生启蒙的第一课,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从爱护小动物开始的。
  这种以亲自动手喂养小动物为载体的“善良教育”,已经成为德国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孩子进行“善良教育”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同情和帮助弱小者。对于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都要尽力相帮,培养他们做人的基本公德。
  日本以“早发现、早预防”原则
  根据日本《校园欺凌预防对策推进法》,日本文科省的原则是“早发现、早预防”,并且为监护人、学校等相关者明确指出了各自的职责。
  日本学校设有专业人士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和“儿童安全对策支援室”,一般由律师、心理医生、前警官和大学教授组成。不仅在早期为学生、教师提供咨询,也在欺凌事件已经发生后的调查阶段提供第三方的独立意见,防止学校或教育委员会因为私利牺牲学生的利益。
  同时,日本文科省还要求学校在发现施暴学生有涉嫌违法的情况下,第一时间联系警方协助调查。警方作为独立于学校和教育委员会的第三方,能够防止出现“私了”的情况,给被害学生带来二次伤害。
  澳大利亚政府与各学校共同发起了“禁止欺辱行为”运动
  澳大利亚政府与各学校共同发起了“禁止欺辱行为”运动,并建立了互动网站向家长、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对付欺辱、骚扰和暴力可采取的办法。
  政府采取的保护学生健康安全的措施包括:通过《全国安全学校框架》来协助学校积极打击校园内学生间欺辱行为;培养学生具有爱心、同情心、宽容和理解的品质,以消除校园中的骚扰、以大欺小等现象。
  挪威号召国家、政府、家长及老师团队根除
  在挪威,政府鼓励学校对包括网络欺凌在内的校园欺凌问题采取全校范围的干预措施,学校建立了全校范围的反欺凌政策,例如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组建教师职业发展小组,与学生开展有关同辈关系与行为的班会活动,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等。
  为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挪威国会于2002年通过了一个宣言,号召国家、地方政府以及家长和教师团体加入到尽快根除校园欺凌现象的行动中。
  中国制定法律保护中小学生
  我国频发的校园欺凌事件也引发了官方的关注。今年4月28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
  在这份通知中,官方明确了“校园欺凌事件”的范畴: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事件,损害了学生身心健康。
  今年11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提出“中小学校要制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依法落实家长监护责任”等多个要求。

  沟通是一切解决的最好办法

  无论是在国内生活或是在海外留学,面对频繁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除了有学校的保护之外,家长和学生也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面对施暴行为要勇于维护自己的权益。
  对于施暴者:
  有时候父母忙于事业,忽略了对孩子的沟通和心理辅导。同时以成绩为标准,以名校为目标的教育理念,也让大家忽视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以及相应的心理辅导课程,这使得孩子缺少对自我行为的把控意识,做事不计后果,根本不知道自己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究竟要承担什么样的后果。
  所以,就算是工作再忙也要关心孩子。特别是在海外的低龄留学生,父母不在身边,但也要有固定的时间彼此交流。
  对于受害者:
  家长在冲击事业的同时,应该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注重和孩子的沟通与交流。抽出时间多多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
  中国很多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是很少的,甚至很多家长其实并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因此并不能第一时间觉察出孩子的变化,使得孩子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也不愿意第一时间向父母求助。同时要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让孩子平时有心理准备,遇事能从容处理。
  如果留学生在国外受欺负,遇到自我权益受侵犯时,千万不要独自忍受,要积极和父母及同学朋友沟通,和学校沟通,运用制度武器保护自己,更要懂得自我维权。

 
如果做一件事可以改变世界
内地学生抢占香港SAT“
留学生活在别处看到人生不
王石讲述哈佛游学生活
 
 

免费评估咨询

姓名 GPA
学校 TOEFL
SAT GRE GMAT
电话 申请类别
Email 申请专业
      红色边框为必填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