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的理想教育与早期人生设计

来源:新浪博客 作者:高燕定 发布日期:2012年04月29日 10:09

摘要:

3月中旬,我专程回国,于3月20日上午在北京的中共中央党校为“教育战略与管理研修班”做了一场题为《青少年的理想教育与早期人生设计》的演讲。该研修班为中央党校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举办,研修班学员约160人,均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主管,有教育局长、大中学校校长等。研修班的学时为两周,上、下午全日制,修毕考试及格者,由中央党校发给结业证书。演讲与交流互动时间共3小时余。限于篇幅,以下仅列出演讲摘要和部分问答记录。

3月中旬,我专程回国,于3月20日上午在北京的中共中央党校为“教育战略与管理研修班”做了一场题为《青少年的理想教育与早期人生设计》的演讲。该研修班为中央党校与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举办,研修班学员约160人,均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主管,有教育局长、大中学校校长等。研修班的学时为两周,上、下午全日制,修毕考试及格者,由中央党校发给结业证书。演讲与交流互动时间共3小时余。限于篇幅,以下仅列出演讲摘要和部分问答记录。 


关于“设计” 

有人认为,教育应该快乐,孩子的未来并不应该被动地设计。在教育痛苦的今天,“快乐教育”显然有吸引力。 


“设计”这个词本身很容易让人想像成是强制性的、被动性的,在提倡“快乐教育”的今天,怎么能够谈“设计”? 


其实,无论国内国外,目前在教育上都存在强制和被动的“设计”。 


例如:美国16岁以前实行强制教育,孩子不上学,父母要吃官司。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宏观上来看,高考、大学学位制度是人为“设计”的,微观上来看,大、中、小学的课程设置,比如,小学开始学语文、数学,中学开始学代数、几何、理、化、生等,是教育者设计的,学制也都是成年人为孩子“设计”的。这些课程和学制的“设计”并不考虑孩子是否喜欢,而主要是从未来的继续教育和社会需要来考虑的。所以,无论国内外,由成人设计孩子的教育是由来已久、长期存在的现实。 


不过,我同意,教育应该相对快乐,孩子的未来并不应该被痛苦地设计。 


我想强调的是,我所提倡的人生设计是一种科学、理性的教育规划,是家长、孩子和教育者一起共同进行的一项系统工程。


提出一个理念 

我在《人生设计在童年》一书里,提出一个理念:


在一个规范化的社会里,人生是可以设计的,而且应该从童年就开始。有了科学理性的人生规划,人们可以完全不凭机遇、不靠伯乐,按部就班地、可预见性地获得自我认识意义上的成功。


我所倡导的人生设计,是科学、理性的教育规划,是教育与就业有机联系的人生设计思想。这是一项系统工程。 

人生理想与职业目标 

以前,人生理想常常是当科学家,做接班人。这是很虚幻、很不明确的。科学家的需求数量极其少,把基础教育的目标定位为科学家是很不实际的;有做接班人之名,而无实际的职业目标使接班人成了没有实际目标的代名词。


现在的中小学生,十几年辛苦上学,目标就是为了考大学,而没有就业的目标。他们上了大学以后,就失去方向,失去目标,完全不知道将来干什么,其后果是个人和家庭悲剧、社会的隐患。如果不及早引起足够的注意,并且努力改变之,势将成为社会灾难。
 

职业发展教育 

目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进行早期职业发展指导,没有提前进行有效的职业预备,教育与就业严重脱节所造成的。 


由于学生普遍没有职业意识,因此,没有在长期的受教育过程中自觉地培养有效的、为社会服务的、直接用于就业的知识和技能。 


大学生由于在学习期间没有进行针对性很强的职业准备,没有实际有用的、与就业密切结合的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毕业以后不能立即为企业创造利润,雇主对应聘者就不抱希望。造成这种连锁反应关系的原因,还是由于目前中小学生没有职业发展指导。从基础教育开始,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贯穿了教育与实际都是脱节的,职业指导基本上处于“蛮荒”状态。

 
目前社会上对于中国学生没有具备职业意识,有种种借口,归纳为以下几点: 

没有职业意识的借口: 

  • 1.  中国学生学习太忙没有时间——实际上,有的学生参加了很多课外活动,各种补习班也很热火,说明孩子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业余时间可以自己掌握。孩子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和补习班有的带有功利的目的,比如说,能够在大学申请上“加分”,有的认为可以算做“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大家都忽视了,没有职业意识、学习目的不明确,实际上就缺乏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 

  • 2.  就业环境和职业变化很快——就业环境和职业虽然与以前有了很大变化,但是,并非完全不可预测,其变化并没有达到“日新月异”而无法追踪的地步。实际上,现在的学生对于即使十分传统的职业也没有什么了解,很多人的职业知识几乎为零。 

  • 3.职业信息的资料匮乏——职业信息和职业发展的资料确实不够丰富,虽然非常专业和集中的职业信息比较少,但是,很多相关的信息并没有引起足够的注意。 

没有职业技能的借口 

  • 1.  学校教育的问题 ——学校没有提供一定的时间、机会和资源 


  • 2.  没有职业信息来源 ——其实职业信息和职业培训的资源就在身边,比如父母、亲友等等。不少学生对父母的职业毫无了解就是很好的例子。 


  • 3.  没有实习、实践的机会和环境 ——很多人漠视了就在身边的实习、实践的机会和资源。 

大学毕业生不能立即独立工作、创造利润的借口:

  • 1.  刚毕业,怎么可能独立工作?——大学生毕业不能立即独立工作,不能创造利润是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其连锁反映是雇主对应聘者不抱希望。我们的学校应该把学生培养成为一毕业就能够独立工作,一毕业就能够创造利润的劳动者,而不是还需要继续接受培训的学生。


  • 2.  没有经验很正常—— 要在学习期间就做好就业准备,就要设法获得工作经验,这是学生自己应该千方百计去获得的。 

教育应负社会责任 

家长、教师、学校应该负起教育所应负的社会责任:


应该要让学生从小开始进行职业发展的教育,了解教育与职业的关系,探索自己的职业方向。要思考、要知道:高中毕业后要学什么?大学毕业以后要做什么?让他们具有从容地在社会上找到自己位置的能力。  

美国《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 

很多人以为,美国孩子都自由发展,都过得轻松快乐,这是一种极其严重的误解。虽然大多数人在在“轻松”地成长,但是,有一部份并不是这样的,正是这部分发展得非常好的人创造了美国的最大价值。作为一个稳定中求发展的国家,这是应该提倡学习的榜样。


美国国家职业信息协调委员会早在1989年就制定了《国家职业发展指导方针》,它规定了从六岁就应该开始的职业指导规范,并且把所有人分成了四个年龄段,也就是职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为,小学、初中、高中和成人。在这四个阶段中的职业指导虽然在程度上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内容却是一样的。 

职业发展三大环节 

——十二项能力、六七十个指标 


职业发展三大环节分别是:


自我认识探索教育与职业的关系职业决策。 


这三大环节下的十二项能力为: 

自我认识: 

  • 1.  “自我概念”的认识 
  • 2.  与人交往的技巧 
  • 3.  对成长与改变的重要性的认识 

教育与职业的关系:

  • 4.  教育与职业关系 
  • 5.  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工作 
  • 6.  具备寻找、评估解释职业信息的能力 
  • 7.  寻找、获得、更换工作的技能 
  • 8.  职业的社会需求和社会功能 

职业规划:

  • 9.  职业决策的技能 
  • 10.人生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 
  • 11.变换的男女职业角色 
  • 12.  职业规划技巧 

在成长的过程中,以上的三大环节,经过不断循环往复的长期过程,才能淘汰、提炼出自己的职业目标,学成、练就很高的职业技能,成为被市场追捧的对象,创造进一步发展条件。 

职业预备期 

我在这里要提出一个“职业预备期”的概念。 

由于中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普遍没有获得职业发展的指导,缺乏职业意识,所以在教育和成长的过程中,不能有意识将学习知识与职业、就业相结合。这是一个很长的职业预备期过程。由于中国学生基本上没有这个的职业预备,使他们大学毕业时难以有足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化的职业态度,这可能是就业难的重要原因。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也还要归结到以上所提到的问题:职业预备期太短。 


我们必须在教育、成长的长期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分析、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对社会、技术的变化和发展有前瞻性的认识;培养兴趣爱好,科学地调整知识结构,锻炼相关的素质能力。 

怎样成为社会渴求的人才? 

社会渴求什么样的人才?如何为职业市场追捧、渴求? 


只要具备把工作做到“最好”的能力,就一定会被社会追捧、渴求。但是不少大学生不但不能做到“最好”,甚至根本就“不会做”。 


只有将工作经历与学历相结合,经历了长期的有目标的职业准备,能够立即独立高效率地工作,能够立即为企业创造利润的人,才能为职业市场追捧、渴求。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的教育应该要鼓励、帮助学生提早走向社会,尽早寻求实习、实践的机会。 

自我奋斗和设计人生 

万不可片面地认为,“人生设计”是家长的事情。 


其实,家长不学习,懂得的并不多,孩子只要认真思考,也能懂得不少。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起的是引导的作用。该放手时就要放手,这就是成长。 


我们应该把人生理想和职业规划看成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在家长、老师和专业人员的引导下,逐渐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自己去解决,应该让孩子谱写自己的人生路线图。 

人生设计是父母、孩子和全社会的共同课题 

人生规划是父母、孩子和全社会的共同课题,应该遵循以下的规则:


" 家长的启蒙、引导 

 " 孩子的自我认识、自我奋斗 

" 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孩子的共同努力 

 " 全社会的理解、配合 

 
如果做一件事可以改变世界
内地学生抢占香港SAT“
留学生活在别处看到人生不
王石讲述哈佛游学生活
 
 

免费评估咨询

姓名 GPA
学校 TOEFL
SAT GRE GMAT
电话 申请类别
Email 申请专业
      红色边框为必填项目